首页 > 新闻中心 > > 内容页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央地加速布局 抢跑未来产业新赛道

时间:2023-08-04 22:49:54

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未来产业事关未来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事关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趋势、事关未来经济的动能培育。今年以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密集发声,释放加大力度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号。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纷纷出台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措施。统计显示,全国已有约20个省份围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推进未来产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速布局未来产业以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专家认为,作为典型的未来产业,6G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国战略博弈和利益争夺的战略高地。(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加速布局未来产业


(资料图片)

什么是未来产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产业,是面向未来并决定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实力的前瞻性产业,是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我国拥有发展未来产业的三大有利条件。”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关乐宁认为,一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既能为未来产业的工程化、市场化提供充分的市场支持,也具有更强的产业发展包容性,创造容纳多条技术路线同步探索创新的市场空间。二是产业基础优势,我国是世界上产业门类最齐全、现代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能为需要多学科知识融合、多行业配套支持的未来产业提供最为适宜的土壤。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都已发展出一批特色优势性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能够在各地区、各领域探索形成“优中培精”“有中生优”“无中生有”等多种模式。

事实上,抢跑未来产业新赛道,我国一直在积极布局。2021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2022年底,由科技部、教育部批复的《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及培育名单》出炉,来自8个省(市)的共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首批建设试点,旨在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专业化能力,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

今年7月25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强调,要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通用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竞争新优势。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人日前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表示,今后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行多路径探索,推动建立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专家表示,未来产业是基于重大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富有发展活力和市场潜力,对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全局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先导性产业。谋划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有利于培育壮大我国经济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多地明确发展路径

作为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未来产业潜力十足、前景广阔。今年以来,多地推进未来产业布局的动作不断加快,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

今年2月,浙江省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先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等9个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产业;培育发展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6个力量尚在集聚、远期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到2035年,将构建5个以上规模超千亿元的未来产业集群。

江西省则在2023年1月印发了《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提出打造“3+3”未来产业链群,即创新突破三大赋能型未来产业(未来信息通信、未来新材料、未来新能源)+做大做强三大先导型未来产业(未来生产制造、未来交通、未来健康)。

此外,多地还提出了未来产业布局方向。例如,山东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级、万亿级增长引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构建新动能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福建提出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湖北提出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科学、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重庆提出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山西从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新中求变、无中生有四层培育体系提出25个未来产业具体领域等。

从近期各地落地的新增投资项目来看,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明显提高。以浙江为例,7月4日浙江集中开工9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78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55个,总投资4022亿元,占59%。合盛新能源材料和器件模组制造项目、卫蓝科技年产20GWh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荣盛台州年产1000万吨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等重点投资增量项目,均属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联产业等新兴产业。

专家认为,未来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量,但布局未来产业绝不能一哄而上。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为最大特征,这决定了科研基础雄厚的城市更有实力率先布局,再辐射带动其他相关区域。因此,各地布局未来产业要因地制宜。比如,福建、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更适合布局现代海洋、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甘肃、陕西等中西部地区,可借助区域航空航天产业基础优势,培育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颠覆性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带动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区块链、生命科技、新能源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加快孕育发展,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以前沿技术为基础的未来产业在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专家表示,未来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总体来看,未来产业具有高成长性,但在产业初创期,以及一些公共性强、竞争性偏弱的领域,未来产业的创造效应短期内有可能难以显现。另外,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创业团队解体、资本过度炒作、对接商业模式失败、消费者认知度低等因素则会增加新科技产业化障碍和投资预期收益风险,未来产业发展有可能走弯路、遇挫折。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产业是世界各国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每个国家都希望把未来产业最核心的技术、产业链价值链最核心的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需要大力推动未来产业的国内大循环;但是另一方面,未来产业发展技术复杂、投资大、涉及技术和产业领域多,无论其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发展,都需要整合利用全球的技术、人才、产业、市场等各种资源,因此未来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推动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我国优势,也要解决制约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释放我国创新和产业发展潜力。

产业基础能力是未来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基石,也是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据中国工程院《工业强基战略研究报告》分析,我国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对外依存度仍在50%以上。专家表示,从产业演进规律看,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都离不开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形势下,加快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筑牢产业发展安全体系是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此外,未来产业超前布局要以现在的优势产业为基础。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的很多产业是具有优势的,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量大面广的传统行业企业与时俱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总之,要在发挥既有优势和核心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做到兼顾“未来”和“既有”,只有二者充分结合才能迸发出更大活力。

上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追加下达1亿元投资支持河北、天津暴雨洪涝灾害灾后应急恢复重建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